Member-only story
從 Netflix 影集 Emily in Paris 來看見海外工作最真實的寫照
最近網路上討論聲浪特高的 Netflix 影集 Emily in Paris,某種程度上很真實地反應了,身為一個不會當地語言的外國人,在海外生活最寫實的紀錄。
故事主軸是一位來自美國芝加哥的 Emily,由於工作關係被外派到法國巴黎做行銷的工作,影集裡 Emily 一直強調她自己的到來,對法國公司而言,是引入美國觀點的行銷策略,來幫助法國公司的營運表現。
故事一開始用 Emily 剛抵達巴黎時,從開往巴黎公寓的計程車裡,看到美得不切實際的花都巴黎場景開啟,著實讓我自己回想起了,當時第一次到歐洲自助旅行時的深刻印象,八年前的夏天,是我第一次踏上歐洲大陸,到歐洲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自助旅行,當時第一個抵達的城市,是奧地利的維也納,印象中還記得,在我閒晃到維也納的市中心歌劇院附近時,看著身邊美得很不真實的場景,被感動得久久不能自己,而每一次 Emily 在影集裡,用手機拍下的一片片美景,就像當初的自己一樣,想要把每一寸關於這座城市的美,都用相片好好的封存起來,深怕以後會不小心忘記。
Emily 上班的第一天,在辦公室開會時,她一提到自己不會說法文時,有一位法國女士當場離席,如果你不會當地語言,這很可能會是你最真實的寫照,我還記得當初自己在德國賓士總部實習的第一天,幫我 on boarding 的德國人以一份全德文的 on booarding presentation 來向我簡報公司的所有注意事項及細節,由於我剛來德國時還不會德文,雖然簡報內容是德文,但幸好講述的德國同事是以英文進行,但會後,我還是很有禮貌的問在台上簡報的德國同事,請他寄給我這份德文簡報,所以我可以回家用 Google 翻譯,來好好瞭解簡報的內容。而且很多時候,當老闆在介紹妳給同事的時候,有些德國同事的表情,著實就跟 Emily 在公司裡的法國人面孔一般,困惑、不解、跟一臉你怎麼來德國不會講德文、 和 Emily 一樣來法國不會講法文一般的不理解。
當你一個人隻身來到離家千萬里的國度工作,多半時候你會像 Emily 在影集裡,站在波光粼粼的塞納河畔,看著身邊的情侶熱吻,但自己卻孤單一人的巨大寂寞感,Emily 是有個論及婚嫁的男友,本來男友應該要到巴黎拜訪她,並且跟她一起旅行的,結果一通電話,她在羅浮宮面前的廣場崩潰,男友不來了,他說”I like our life in Chicago”他喜歡的是他們一起在芝加哥的生活,而不是那個 Emily 規劃的未來。
看到這一幕我的心沈了一下,螢幕上的畫面卻有點似曾相識,當初幾年前的我,也是接到美國前未婚夫的視訊電話,要求我如果不回美國跟他結婚,那就只剩分手一途。
當下的我也是在歐洲的某個廣場上,對著話筒泣不成聲,看著 Emily 隻身在法國街頭,試著挽救自己就要流失的多年感情,我的眼眶紅了,好像在鏡頭前看到了以前的自己,Emily 在電話裡不斷提到巴黎是個浪漫之都,集結了所有文化跟時尚,她有多喜歡這座城市,但電話另一頭的男友卻說”I think you should come home.”…